2016-01-28讀書會_7676  

前言:這僅是筆者所理解以及記得的內容,如跟分享者的原意有所出路,還請大家給予指正,感謝。

1.一開始,我們練習了黃金屋的冥想,可以參考以下的冥想導引二&三
(http://www.theknowledgebase.com/archive/zh/meditation-workshop-2/)

 


2.時間飛快,讀書會已經一年了,而這次來到了當和尚遇到鑽石的最終章,討論著無限經濟的概念。

 

在書中,格西常用一個生氣的老闆的例子。假設一個臉紅脖子粗的老闆,在做錯事情的員工麥可前面,可能是一個可怕的負面處境。但,同樣的,這個臉紅脖子粗的老闆,卻可能是老闆娘心目中的英雄,因為他正在彌補犯錯的員工所帶來的對公司的傷害。這在正常的狀況裡,在這個房間裡,同樣的老闆,卻會讓兩個人有著截然不同的感受。

 

但,倘若,員工麥可懂得了筆的概念,懂得生氣老闆的畫面不過就是一些形狀與顏色的聚合,加上一些不同音調的聲音資訊。他有可能明白了老闆的空性,於是停下負面的種子,並種下善的種子。那麼,遲早會有一天,這個房間裡,同樣的老闆,卻讓兩個人都有著美好的幸福感受。

 

而就在此時,這個房間的幸福感變成了兩倍,變成了員工麥可以及老闆娘的總合。

快樂可以倍增,財富也可以如此,這就是無限經濟的概念,而懂得種子就有可能實現。

 

某A於是提問,這是什麼意思?錢怎麼可以變成無限的呢?

 

於是志豪拿出了一百塊,放在Fionn手裡,因為志豪知道Fionn在創業階段很需要協助。 (志豪+Fionn=100元)

Fionn得到了一百塊,而志豪則得到了財富種子。直到某一天,志豪的財富種子開花了,得到了一千元。於是,在此時發生了一個有趣的事情,(志豪+Fionn=1100元),在他們兩個人共享的世界裡,財富變多了。

 

志豪嘗試去照顧一個更大的我,而的確這個更大的我從原本擁有的一百塊,變成了一千一百元。倘若每個人都可以如此傳遞下去,無限經濟就會真正的出現在眼前。

 

 

3.某B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假設我們看到路上的流浪漢,我們要怎麼知道他是不是詐騙呢?這樣的狀況下,我們的佈施又該如何進行?

 

感謝Jarah的分享,可以考慮用基金會的概念。每天一點點的存錢,大約半年的時間在將其取出,去協助有需要幫助的人。而在這半年的期間,必須用謹慎的態度去觀察誰是那個最需要協助的人,找到他,並在這過程中,每天都可以進行咖啡冥想。

 

感謝豐翔的分享,在我們佈施的過程中,可以帶著三輪體空的覺知,去做佈施。
帶著一份覺知對於佈施者的空性,受者的空性,以及佈施這個行為本身的空性,帶著對這三者的覺知去做佈施,則金剛經說,其福德不可思量。

 

志豪補充,曾經聽過一個師長提過有趣的譬喻。假設右大腿被一把刀刺傷了,我們會很直覺的用右手把刀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右手不會在想它在幫右腿,甚至連幫忙移除受傷這樣的概念也不會有。

 

同時,豐翔再補充,假設我們有一個懷疑在,懷疑這個乞丐是否是騙子,那我們在佈施過程中,同樣的也種下了懷疑的種子,這是要留心的部分。

 

而志豪繼續針對B的問題回答,假設我們真的把錢給了這個騙子。騙子的確是得到了錢,但那是因為他過去有慷慨的種子讓他得到了這筆錢。同時,騙子因為當下的欺騙行為會種下未來不好的果實。

 

而,因為我們的眼中,看到的是一個需要幫助的人,而我們給了對方協助,因此我們種下了一個好種子。這兩者是可以單獨分開看待,沒有問題的。

但的確,我們需要很注意地尋找三種肥沃的土壤:恩田,對我們有恩的人;悲田,急需要幫助的人;以及福田,那些已經在利益眾人的人。

 

最後,如果還有第四種人可以幫助我們,那個人,就是我們的敵人。格西舉例,有一個阿根廷市長,向格西請教該如何成為總統,去取代現任的那個人。格西的答案是,就去幫那個你想要取代的那個人,而市長真的去做了,也真的如願成為了新任總統。

 

 

4.某C提了一個實際的新聞案例。前陣子有一個人看到街邊的人有需要幫助,於是脫下了外套去給對方,結果因為一些衝突,發生了意外,最後給的那個人竟然因此失去了性命。

 

某C的推敲是,是否施予的人的空性,必須要跟接受者的空性有所契合。而這個案例中則是沒有契合所導致的結果呢?

當然,如果要問這件事情怎麼會如此,就像是一個好人怎麼會得到一個不好的結果,這是一個大哉問。就像是,相反的,最常被問的就是,為什麼一個騙子會因為詐騙而得到金錢一樣。

 

針對某C的推敲,讓志豪想到了格西在僻靜會裡提到的金剛經之所以叫做金剛經的其中一個原因。那是因為,金剛,(在現代我們可以看成是在談論,鑽石),它的成分是百分之百的純碳,就像是鉛筆一樣,是百分之百的純碳,而兩者的差別在於,一個在結構上是非常緊密的,而鉛筆的碳排列則非常鬆散,所以才可以寫在紙上,脫落而成為字跡。

但,鑽石,它同樣像是樹木一樣,有它的紋理,而工匠則可以順著這些紋理來將一顆鑽石切割成為數顆小鑽石。在此,這些小鑽石跟原本的大鑽石一樣,擁有相同的成分,百分百的純碳,並且在一個非常緊密的結構排列狀態下。

 

所以,回到某C的問題上來說,每個人的空性,都是一樣的百分之百的空性,並沒有需要契合的狀態,也沒有任何的不同。

 

 

5.某D詢問,既然有了三輪體空的概念,那在四步驟上的進行不會產生矛盾嗎?

第一步驟,一句話,簡單而具體的描述我們要的東西。套上了三輪體空之後,似乎原先的立場就站不穩了啊。

 

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空性,到底是什麼?
如果一切都是空的,那是否一切都變成不存在了呢?
我們要的東西,是否突然之間就變的不需要了?又或者不存在了?

 

剛好,這次的七階,我們很幸運的聽格西講關於空性的種種面貌,讓我們試圖去認識這個來自北極的傢伙,一個我們從未見過,也無法想像的另一個世界的陌生人。

 

格西在這次的七階講座以及僻靜會中,都有提到四個空間的冥想,就是要讓我們逐步逐步的認識,更認識這個來自北極的傢伙。

 

第一個藍天的冥想,像是認識了俄羅斯人,一個較靠近北邊的國度的人種。第二個的外太空冥想,到之後的空的空間冥想,就這樣一直往北走,越來越熟悉這個極地國度的人民的相貌輪廓。

 

直到最後第四個冥想,空性的冥想。讓我們真正的有機會在遇到這個北極傢伙時,可以跟他說,Hey,我認識你喔!北極傢伙。

 

格西總是很強調,筆的概念。就像是這次聚會的一開場,也同樣的講到了筆,而格西說,如果當一個講座裡,你提到筆的故事,而大家都不耐煩的時候,那就是大家都懂得筆的概念的時候了。

 

筆的概念,總結來說,就是這世界上沒有一個東西不是來自於我的種子的投射。

 

還記得,威爾老師(格西的一位學生),在一次的講座中提到,我們比較傾向使用負負得正的概念,以取代直接說某個東西是什麼。

 

所以如果我們可以在做四步驟的過程中,都帶著這樣的認知:

沒有施予的人不是來自於我的種子所投射;
沒有接受的人不是來自於我的種子所投射;
以及沒有一個佈施行為不是來自於我的種子所投射。

 

帶著這樣的理解,去執行星巴克計畫,那我們種下的種子,將會如東西南北方一般,無窮無盡,無法度量。

 

 

6.某E分享,自己有一個關於夢想的業力夥伴,但是卻遭遇了困難,因為夥伴的夢想大到必須要放下手邊的工作,必須要有大量的錢才能達成。而這個部分該如何辦呢?

 

感謝某F的分享,自己曾經也有這樣的狀況,關於夢想這麼大,到底何時才會實現的一天呢?到底是種子會先開花呢?還是自己真的有辦法堅持種子法則直到看到那一天的來臨呢?

 

某F說,自己當時也陷入了很多的疑惑,同時會有許多的負面情緒與思緒湧上。
然而現在,他先將焦點放到了自己跟家人的創業上,先透過種子法則,看這個創業是否能得到成果開始,先培養一種信心感。當我們對種子法則有了信心,我們會更容易的持續下去直到夢想實現的那一天。

 

豐翔補充,在我們種種子的時候,例如快樂桶的時候,也可以想著夢想實現的那一刻,想像那個時刻的發生。因為那個時刻,那個夢想的確是有可能的,只是我們有沒有去到那個空間去,感受到它。

 

志豪補充,或許,也可以協助我們的業力夥伴,去找到屬於他們的業力夥伴。
因為我們透過業力夥伴,種下了我們的種子,確保了我們的成功。而我們的業力夥伴,是否會因為我們的協助而成功,可能會,可能不會。要看他有沒有成功的種子。

 

所以,為了確保我們的業力夥伴成功,我們必須教他們四步驟,讓他也可以擁有成功的種子。

 

 

7.某G提問,在討論到藍天的冥想時,藍天是真的存在的。藍色是真的存在的啊!
那是不能被否認的,藍色,是真實存在的,每個人看到它,都會說它是藍色。甚至,科學家會說,藍色的存在就在那裡,就在某個特定的光譜裡。就像是某G的身高是170cm,大家都能理解170cm的長度是多長一樣。

 

某G說,這樣的顏色,這樣的長度,這些物理性質都是存在的,怎麼可以說它們不是來自於他們自己呢?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感謝G的提問,讓我們的討論到了一個極為熱烈的程度,甚至,很多人都開始翻書在找答案。於是此起彼落的討論就開始了。

 

 

(辯經ing)

 

H說,自己有手語的教學經驗,而手語的字彙,都是透過各地人的慣用詞彙而去創建的。

 

G說,是的,這只是一種不同的詮釋,就像是在英語體系的人說是blue,而我們中文上說藍色,而在兩種語言體系下的人都能認知到我們在討論的是天空的藍色。那個藍色還是從那邊而來,只是詮釋的方法不同。

 

I說,天空真的是藍色的嗎?但蒼蠅就不會說是藍色的啊。

 

G說,是的,蒼蠅不會說是藍色的,但,我們不同國度的人,的確還是會說那是藍色的,那又該如何解釋呢?

 

J說,那物理學家是怎麼找到藍色是這個特定波長的呢?
如果回推歷史,在第一個發現藍色是某種特定波長的物理學家,他是怎麼找到的呢?

 

G說,物理學史上是說,因為那個第一人透過了菱鏡去將光譜分離,然後找到了色階。

 

J說,那,再問一個問題,為什麼那個人會在那個時刻點,出現在那邊,又剛好有一個菱鏡在他手邊,同時,他又想到要去用菱鏡將光譜作分離呢?

 

是什麼導致這一切的發生?

 

G.:................

 

 

K說,那藍色是來自於我們的意識去整合的,如果色盲,他們就不會看到藍色。

 

G說,但如果你要色盲去分辨藍色跟其他顏色的不同,有些色盲還是可以做到,找到藍色,這又要如何解釋呢?

 

K:.................

 

 

志豪說,這問題可以區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我到現在也還在自我詢問中,就是是否在 ”一根白色塑膠棍上” 到底有什麼東西,讓我們可以把它稱為筆,而不是稱為其他東西,像是原子炸彈之類的。

 

是否有呢?如果有,那會是什麼?

 

如果G在問的是這個問題,可能就會變成是一個很有趣的冥想練習。

 

而第二個部分,G談論到的是,物理性質到底存在與否,或者是有沒有用的部分。

這次格西在僻靜會裡,剛好有提到關於佛教的認知學。

其中在我們認定的正確認知裡,可以區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的正確認知,以及推論的正確認知。

 

直接的正確認知,就是透過親身經驗去感受到的認知。

而推論的正確認知則分為三種:a.源自有邏輯的感知 b.源自慣例的感知 c.源自信任的感知。

 

而G所提出的關於物理性質的部分,是的,它是存在的。因為它是一種大家共同認定的慣例,協助大家能夠共同正確的認知同一件事物。也就是上面的b.源自慣例的感知。也就是Blue=藍色=手語的特定表達=光譜上的特定波長。

 

(PS:會後,志豪有繼續將這問題向朋友們請教。得到了更多的答覆。

 

L說:我們對物體的感受會因人而異,這是來自於我們。例如:有人覺得170CM很高、有人覺得不高、有人沒感覺....

 

M說:「顏色」、「長度」、「170」、「CM」、「藍天」....也都是我們貼上去的名詞和標籤

 

O說:藍色並不是天空的性質, 它是來自於你。長度也不是存在那裏,也是來自於你。

為什麼有人跟你看到同樣長度的東西? 那個跟你看到同樣長度東西的人也來自於你。

所以,當我們在說什麼東西是藍色的時候,另一個人也說是藍色,但他的藍色與你的藍色是不一樣的,

這世界有多少眾生,就有多少藍色。)

 

 

感謝這次的聚會,由於有許多人都參與到七階的講座或者是僻靜會,因此討論起來非常的熱烈,過程也是非常的精采。

 

志豪非常的幸運,能夠在這個聚會中經歷這一切。

 

在大家的腦力激盪過程中,我是非常開心喜悅的。

 

威爾老師曾說過,在每次的聚會中,我們不會知道,坐在我們身邊的那個人,會否就是某個成就者的化身,坐在我們旁邊,來看看我們學習的成果如何?

甚至,假裝不會,然後出題考我們,給我們一些教導。

 

謝謝大家,能夠跟大家一起學習,非常珍惜。

 

珍惜每次與大家的相遇,珍惜每個共同學習的機會。

 

願我們都能夠跟那個北極傢伙,當面Say Hi。

 

 

祝,福慧增長。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當和尚遇到鑽石 鑽石光
    全站熱搜

    luludi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