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完了探索課程之後,我發現自己對於文字的體會更深了...

甚至可以說很多事情在經歷過了之後,同樣的字詞說出來也會從自己的感受出發...

同樣的我最近會發現,同樣的字詞,或許彼此的定義都會不同...

因此現在的我會不斷的去跟對方確認,看彼此對於這樣的字辭是否有相同的認知...

舉例來說好了...今天班上的會議,兩班同學對於所謂的"比例原則"的用法就是不ㄧ樣...


不過...今天我體認到了ㄧ個重點是...

既然我們是同ㄧ年代的人都可以對於同樣的字詞有不同的認知...

那麼...中醫這條路呢?!

同樣的陰陽、同樣的肝心脾肺腎、同樣的寒熱虛實是否又有不同呢?!

有趣的事情就發生在今天早上的王老大開講時間...

ㄧ位同學問到了熟悉的傷寒條文...

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

其中的陰陽到底要怎麼看待呢?!

老師笑笑的面對了這樣的問題...淡淡地說這是ㄧ個千古懸案...

這時老師臉上露出了思慮的表情...

老師也很認真的思考該如何面對這樣的問題...

老師很真切地說出了內心的想法...由於發問者是個會去思考的人...而且也是老師的忠實粉絲...

所以老師採取用引導的方式...讓同學留在這個問題裡...

老師讓同學自行去回答這樣的答案...自己去講出五種不ㄧ樣的陰陽之分...

我自己也給自己同樣的挑戰...

1.本條文是出現在傷寒論中的太陽篇中,太陽篇中又以太陽中風以及太陽傷寒為主要分類...

而太陽中風有很明確的說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為中風;

傷寒則是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反而發熱這項徵象不是ㄧ個鑑別的指標點。

因此,陰陽或許可以視為太陽中風以及太陽傷寒之別。

2.本條文是出自於傷寒論的,而傷寒論又是以六經為主要的內涵。

其中三陽經有熱象,倘若直中陰經則以虛寒為主。

因此,陰陽或許可以是做病位之初是在三陽經或者是三陰經而分別之。

3.傷寒論中有辨厥熱勝復ㄧ章,主要在討論寒熱的多少以提示病程的演進...

因此,陰陽或許可以用病程的演譯上去認識。

4.藉由上ㄧ個想法,病人如果可以發熱,至少提示病人尚有陽氣可與疾病對抗;

倘若正虛邪實之際,病人無力與病邪對抗則會呈現出虛寒之證。

因此,陰陽或許可以用正邪之虛實去認識。

5.透過第二個想法,或許也可以由疾病起於外感或者內傷去認識...

外感初起,正氣亢奮與病邪相爭而發熱;

而若為內傷正虛,當虛極無力與病邪相爭則寒盛...

因此,陰陽或許可以由外感、內傷去辨別。


這一條文,當初在讀的時候就覺得有趣...

因為它是這本傷寒論的前幾條條文...

也可以說是我認識傷寒論裡面的第一條不是用記憶,而是去用理解的第一條條文...

當然啦...就像老師說的...這些想法以及概念都是[知]的領域...

至於驗證就是到臨床去[行]囉...


比較一下去年的自己好了...時間匆匆...

http://www.wretch.cc/blog/luludi17/19742736 (其中的第五條)


同ㄧ條文...時間不同...認知就不同...

ㄧ年就這樣...更何況這一門中醫學已經五千年勒...

同ㄧ個人的思維都已經不同...更何況是經歷過很多的醫家之後呢...

我相信這個過程...大家想的都是正確的...至少都是這中醫真相的某個部份...

就像主任說的中醫就只有一派才對...中西醫所看到的應該也是同樣的人體...同樣的醫學...

或許就像是學妹說的ㄧ樣吧...同樣的醫學...這樣的亦敵亦友的關係...

中醫跟西醫是這樣...中醫跟自己中醫也是一樣...亦敵亦友...

名可名...非常名...各個時期的體會不同罷了...

得其意忘其言...每個時期都有他們的大老...去理解他們為什麼會這樣說...

站在他們的肩膀上去認識中醫的全貌...形而上的醫學...

我稱呼它是科學...也可以是哲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ludi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