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暝,劇者必衂,衂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

太陽病,有傷寒證,故用麻黃湯發汗。

發煩目暝,是因為有煩熱,且頭暈目眩,此是因為外邪郁閉,陽氣被抑,服藥後藥力扶助正氣驅邪外出,正邪交爭較劇的徵兆。

劇者必衂,煩熱目暝加重時,就會出現衂血,是因為陽氣郁閉太甚而化熱,熱傷血絡。故出現紅汗。

陽氣重故也,這是仲景師自注,是因為陽氣被寒邪郁閉太重的緣故。

!!! 陳師曰:因為鼻黏膜炎症水腫,毛細管血郁。而麻黃湯可使血壓上升,因而導致毛細管破裂出血成為衂血。所以服麻黃湯可治傷寒衂證,因為麻黃會使血管收縮。

(考慮衂出過多,傷陰,故以麻黃湯治衂。)


2.太陽病,脈浮緊,發熱,身無汗,自衂者愈。

太陽傷寒表實證,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也可能自己出現鼻衂而解。

!!! 陳師曰:因為這邊沒有身疼痛,屬於症狀較輕,故有衂解的情形。


3.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致衂者,麻黃湯主之。

太陽傷寒本當發汗而現在失於發汗,因此邪郁不解,損傷血絡,迫血妄行而致衂,而鼻衂之後,邪卻不得解,因此要用麻黃湯主治。(以汗代衂)

郝萬山的比較:(1)傷寒日久,可自衂而解

(2)傷寒日久不愈,用麻黃湯發汗,汗不出而出現衂解,以衂代血。

(3)傷寒日久,見衂,但衂血點滴不暢,表邪不解,用麻黃湯發汗,以汗代衂。

再補充(4)衂血不止,高熱不退。 是因為寒邪入裡化熱,熱入營血迫血妄行,而需用犀角地黃湯等涼血止血。

!!! 陳師曰:因為細菌會分泌酶而可以抗凝血,所以衂血會不止。

!!! 陳師比較這三條因為使用時機不同,因此會有致衂與治衂間的差別。


4.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

??? 書上說是太陽傷寒與陽明腑實同時發病,而以太陽傷寒為主故用麻黃湯 vs. 郝萬山老師是說太陽經脈與陽明經脈同時受邪,以麻黃湯解兩陽經表之邪。

喘而胸滿者,是因為肺氣不利,肺氣宣發肅降失調的表現,同時也提示了太陽表邪偏重,故用麻黃湯治療。

不可下,同樣提示了並非陽明腑實證,故病以太陽傷寒為主。

!!! 陳師曰:胸滿是因為肺泡氣體交換功能受抑制,因呼吸道不暢所致,所以要用麻黃湯。


5.咽喉乾燥者,不可發汗。

咽喉為脾、肝、腎三陰經所過,賴以陰液滋潤,陰津虧少則不能上承滋潤,則咽喉乾燥,同時咽喉也為肺、胃之門戶,

因此提示如果有陰津不足,陰虛的病人,當慎用汗法。(陰津不足者,禁用汗法)


6.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必便血。

淋家,為久患淋病之人,即尿意頻繁而量少,尿道澀痛。

便血,指小便尿血。

久患淋病,因此溼熱內盛,下焦陰傷,陰傷就有虛熱,因此慎用汗法。(陰虧下焦蓄熱者,禁用汗法)


7.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庢。

庢,即為痙,以抽蓄為主的症狀。

瘡家,久患瘡瘍的病人,瘡瘍指皮膚有感染性疾病,提示有毒熱性以及氣血兩傷的病人。

身疼痛,是因為氣血兩傷,營血不足以滋養筋脈。

汗出則痙,誤用汗法,更助毒熱傷營血,導致經脈失養的痙病。(毒熱內盛、氣血兩傷者,禁用汗法)


8.衂家,不可發汗,汗出必額上陷,脈急緊,直視不能瞬,不得眠。

衂家,鼻子常出血的人,提示有陰血虧虛、陰血不足之人。(陰血虧虛者,禁用汗法)

額上陷,因為亡陰失水之後,額頭皮膚彈性消失,眼眶塌陷。

脈急緊,因為陰傷有熱,所以出現脈拘緊的表現。

直視不能瞬,血不養目,所以眼睛直視不能轉動。

??? 不得眠,書上說因為血不養心,神不守舍,故不得安眠 vs. 郝萬山老師:眠,是指閉目靜息,與直視不能瞬同義。


9.亡血家,不可發汗,發汗則寒慄而振。

亡血家,經常出血的病人,提示除了血虛以外,同時也有氣虛。(氣血虛衰者,禁用汗法)

??? 寒慄而振,書上說氣不足溫煦則寒戰,血不及濡養經脈則振搖,故易生動風等變證 vs. 郝萬山老師:振是肢體顫動,慄是內心寒慄。


10.汗家,重發汗,必恍惚心亂,小便已陰疼,與禹餘糧丸。

汗家,平素有汗者,提示陽虛者或者氣虛、陰虛者。(陽虛者,禁用汗法)

恍惚心亂,是因為心神不能自主,注意力無法集中,因為陰陽兩傷,心神失養所致。

小便已陰疼,因為陰津不足,陰中澀滯失潤,則小便後陰疼。

禹餘糧丸,僅有方名,從主藥禹餘糧中提示有歛陰止汗,重鎮固澀。


11.病人有寒,復發汗,胃中冷,必吐蚘。

病人有寒,提示平素陽氣虛弱,又因寒在胃中,因此是指中陽不足。(中陽不足、脾胃虛寒者,禁用汗法)

吐蚘,蛔蟲喜溫避寒,原本居住在小腸,因為下有寒,即胃腸有寒,蛔蟲上入胃中,而因為脾胃陽虛,胃氣上逆而嘔吐,吐蚘。


12.脈浮緊者,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汗,何以知然?以榮氣不足,血少故也。

尺中遲,指營血不足,因為營氣不足,血少,脈行遲滯。(營血不足者,禁用汗法)

!!! 陳師曰:尺脈是測定血容量的重要參考點。


13.脈浮數者,法當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發汗,當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脈微,此裡虛。須表裏實,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脈浮數者,浮主病在表,數者有熱,故需發汗。

身重心悸者,身重有主邪氣盛者也有主正氣虛,此處脈微,所以當為正氣虛。心悸,是因為陽氣不足,心臟失養所致。(提示裡氣虧虛者,禁用汗法)

脈微,主陽氣鼓動無力,主陽氣虛。

表裏實,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治療裡虛證應補其不足,扶養正氣,使氣血充沛,津液自和,病人快然和出則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ludi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