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太陽病,無汗,惡風,為太陽傷寒證,兼見項背強几几,為風寒外束,經氣不舒,阻滯津液不能輸布至太陽經脈失於濡養。

cf:郝萬山老師:桂枝加葛根湯是風邪在經,太陽經氣不利 vs. 葛根湯是寒邪在經,太陽經氣不利。兩者辨證要點在汗出與否。

cf:不用麻黃湯而用桂枝湯是以免過汗傷陰,有礙生津濡經,而加葛根是為了生津舒經。


2.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 書上說,是太陽與陽明同時受邪,自下利是因為邪犯腸胃,病在陽明,雖然邪入裡但尚未化熱,故發汗解表使表解而裡自和。

郝萬山老師說:此為太陽陽明經脈受邪,下利是因為正氣抗邪於表,不能固護於裡,裡氣升降失調,偏重於陽明經表受邪,而用葛根湯治療裡氣升降失調,而非用麻黃湯。

vs.郝萬山老師說:如果是寒邪直入腸胃的話,就應用裡中湯,故應如是解。

!!! 吳訓旺老師說:此用於寒利,如果是熱利的話,葛根湯可加黃芩、黃蓮。


3.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兩陽經表受邪,正氣抗邪於表,裡氣升降失調。

嘔者,裡氣升降失調,裡氣上逆的緣故。用葛根湯解兩陽經表之邪,加半夏降逆止嘔。


4.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驚惕肉潤,此為逆也。

!!! 陳師曰:大青龍湯是風寒兩傷營衛,前為中風,後為傷寒脈證,故為風寒兩傷之證。故以大青龍湯發其寒邪外閉,治其風邪內郁。

vs.吳訓旺老師說:有是證用是藥,對證用藥,因此應以太陽傷寒為主,而後有煩燥,故表有內熱,所以大青龍主表寒裡熱證。

vs.郝萬山老師說:中風傷寒可看為互詞,有是證故當以太陽傷寒表實證為據,不汗出是因為寒邪閉表,煩躁則是因為寒邪閉表,陽郁化熱,郁熱擾心。大青龍湯主治不汗出而煩躁。

大青龍湯,以寒邪郁閉肌表,寒大於熱,重用麻黃啟閉發汗,輕用石膏清裡熱,主治不汗出而煩躁。

ps:吳訓旺老師說:石膏在此有兩個功效(1)清陽明氣熱(2)制麻黃之效。

脈微,汗出惡風者,脈微指真陽虛衰,汗出是陽不攝陰,惡風是因為表陽不足之故。此種證候同樣會因為陽虛而出現躁煩,故要與寒邪閉表,陽郁化熱,郁熱擾心的不汗出而煩躁相鑑別。

!!! 溫粉,郝萬山老師認為是溫熱的米細末粉敷之以止汗,可收斂表陽表氣。

ps:吳訓旺老師補充有手汗時,可考慮用滑石、龍骨、牡蠣、薄荷、冰片。

大青龍湯為發汗竣劑,需中病即止,否則會有惡風,煩躁,不得眠也。此處惡風是因為表陽不足,溫煦失司,煩躁不得眠是因為真陽虛衰,弱陽與盛陰爭而不勝的表現。

!!! 陳師曰:大青龍湯如果誤用大汗淋漓,可用真武湯以救大青龍之誤。

!!! 陳師曰:若用大青龍發之,使邪傳經,若未癒,導致表裡俱熱,可用白虎湯。


5.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

!!! 吳訓旺老師認為脈緩主熱退,但重乍有輕時,要與少陰證相鑑別,少陰證的重是整天都重。

vs. 郝萬山老師認為脈緩是指濕邪,但重就是因為濕邪之故,乍有輕時,是因為濕邪若向裡時,身重就會減輕,而此時用大青龍湯是因為濕鬱肌表,陽郁化熱,郁熱擾心,有煩燥。

無少陰證,是為了要與少陰證相鑑別,否定了裡虛寒證的存在。


6.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傷寒表不解,指寒邪閉表;心下有水氣,指心下胃脘部有水飲邪氣內留。基本病機為外有表寒,內有水飲。

乾嘔、咳嗽、氣喘,為水飲氾濫,干犯肺胃,致肺失宣降,胃氣上逆。

水飲內停,不能化生津液則口渴。

水飲趨於大腸則下利。

水飲內停,肺失宣降,水之上源不調,致膀胱氣化失司,水蓄不行,則小便不利,下腹部脹滿。

水飲內停,阻礙氣機,上壅肺胃通道,則件咽喉噎阻。

諸証屬於太陽傷寒停水飲証,用小青龍湯。方中細辛為散,五味子為收,乾薑溫化胸中寒飲。方為解表滌飲雙解之劑。

!!! 陳師認為水氣是水分滲出代替白血球行於脈外,並且認為諸証都為三焦水氣病

ex:水寒射肺,是因為水氣刺激氣管黏膜,水腫及痙攣而咳喘。

!!! 陳師認為小青龍湯的功用為鎮靜止痛及調節機體抗病功能。


7.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

傷寒,心下有水氣,提示了外有表寒,內有水飲。

咳而微喘是寒飲射肺,肺失宣降的原因。

發熱是因為外有表邪,表邪不解的原因。

不渴是因為寒飲內盛,陽氣不化,不能消化水氣,故不渴。

服小青龍湯後,寒飲得以溫化,病有向愈之機,溫解之餘,一時津液不足之故。

vs:上一條或渴,是因為津液不化,臟腑失潤,故渴。

!!! 陳師曰:欲解為未徹底解決,是因為過敏原未清除,所以要用小青龍湯去半夏加栝蔞根。因為天花粉有抗過敏原,能使白血球吞噬能力加強。

老師再次強調沒有倒裝句的修飾法,與郝萬山老師看法不同。


8.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是指發熱惡寒呈陣發性,而發熱明顯,惡寒比較輕。

不嘔,提示邪沒入少陽。

清便愈自可,提示邪沒傳陽明。

因此可以視為病久邪郁,正氣欲抗邪外出,而不得汗解之故。

脈微緩者,脈象緩和,不在顯現浮象,提示寒邪退,為正氣來復抗邪外出之兆。

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脈微為裡陽虛,惡寒為表陽虛,故陰陽俱虛指的是表裡皆虛,故不可再用攻法。

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熱色,發熱的臉色,臉色發紅,為表有小寒閉郁,人體陽氣被郁。

此証有三個臨床表現,發熱惡寒,熱多寒少,一日二三度發;面赤;身癢。寒邪重則痛,輕則癢。

因為無汗,不可用桂枝湯,因為身癢僅有小寒,不可用麻黃湯,故取桂麻各半湯。

!!! 陳師曰:熱,不僅表示體溫上升,也包括發作與疼痛之意。


9.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脈洪大者,要去鑑別有無傳入陽明,如渴者即為入陽明;如不渴,脈洪大僅是因為發汗藥鼓動人體氣血,所以脈洪大,仍與服桂枝湯。

形似瘧,一日再發者,與前條鑑別,當有發熱惡寒,熱多寒少,且發作較少,故用發劑要輕,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 陳師曰:大汗出,是因為服湯不如法。形似瘧是因為局部炎症病兆不易根治。


10.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 本條是以方測證,桂枝湯外散風邪,越婢湯清裡熱,因此推測證為太陽邪郁間裡熱輕証。

!!! 郝萬山老師說: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是為了要跟少陰病鑑別,提示少陰病的煩躁與本條中應當會有煩燥証。(陽盛則煩,陰盛則躁)

郝萬山老師把桂枝二越婢一湯是為大青龍湯的輕劑來使用,治輕微的心煩。(以石膏推知而得)

vs. 陳師曰:脈微弱者,此無陽也,是因為陽氣不足,影響了衛氣禦外。不可發汗是針對大青龍湯而言,而可以用桂枝二越婢一湯來稍稍發汗。

!!!!! 這需要再用臨床去證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ludi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